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首页轮播图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石家庄市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11-04

2025年10月30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支持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评专委会)在石家庄市成功举办“区域协同 精准管控—京津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旨在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际需求,积极应对绿色低碳转型与精准治污挑战,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作用,共同探索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会议由环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汪键和环评专委会秘书长、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隆重共同主持,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石建诗副处长致辞,八位专家学者受邀作主题报告。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的生态环境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技术支撑单位代表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商区域环境治理大计。

 

 

会议现场

 

主持人代表会议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次年会紧扣“区域协同 精准管控”主题,旨在应对绿色低碳转型挑战,强化环评源头预防。会议将重点围绕环评审批效能、降碳减污协同路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排污许可提质增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环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汪键 主持会议

 

 

环评专委会秘书长、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隆重 主持会议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石建诗副处长在致辞中强调,环境影响评价是发展与保护的“调节阀”和“准入关”,排污许可是固定污染源监管的核心制度。当前正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紧扣时代脉搏和区域实际,涵盖了环评与排放管理的前沿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深入交流,必将为京津冀区域环评与排放管理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路,这些成果也将被认真吸收,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石建诗副处长 致辞


在主题报告环节,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丁冬作《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能效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详细介绍了河北省环评审批创新服务平台,分享了在主动帮扶,精准发力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创新工作方法,并从深化平台应用拓展、扩展试点改革范围、加强区域协同协作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丁冬作主题报告

 

环评专委会委员、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力敏作《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碳评价工作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她围绕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这一核心议题,全面介绍了当前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和碳评价工作进展,系统分享了河北省作为全国试点省份在方法探索与实践应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前瞻性地就推动“环评—碳评—能评”统筹融合等关键方向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实施建议。


 

环评专委会委员、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力敏作主题报告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蔡晓丹以《工业企业减污降碳绿色转型路径探索》为题,从“减污”与“降碳”的协同机理与内在联系入手,深入剖析了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多重挑战与战略转型机遇,结合天津市在电力、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的典型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路径与关键技术方法。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蔡晓丹作主题报告

 

环评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汪自书分享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大科学问题与研究进展》。他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剖析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成效与当前面临的理论技术不足,系统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到决策支撑应用的全链条研究体系,为下一步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的精准化、智能化落地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环评专委会常务委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汪自书作主题报告

 

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娟作《北京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介绍及京津冀协同路径思考》主题报告。她详细介绍了北京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背景、制度定位、目标体系与核心任务,重点分享了其在数智化赋能与特色应用路径方面的探索经验,并从区域管控体系协同、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和联合应用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提出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管控的实施建议。

 


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娟作主题报告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行业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吴铁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排污许可提质增效》为题,围绕“人工智能+排污许可”这一前沿交叉课题,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排污许可证智能审核与质量控制中的创新应用实践,详细分享了“小模型处理专业规则、大模型理解文本语义”相结合的技术路径最新研究进展,为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赋能排污许可提质增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方案。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行业专家、正高级工程师吴铁作主题报告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赵芳分享了《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改革探索—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产业园区主要污染物动态管控量研究》。她指出,产业园区是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交换最具活力的区域,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在全链条生态环境源头预防制度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系统研究,探索了在环境质量目标约束要求下区域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科学核算方法,建立了主要污染物“动态管控量”的技术体系及优化管控分配的工作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为加强制度间协同联动、提升源头预防体系效能、支撑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赵芳作主题报告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杜琼深入解读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生态环境》的修订背景与核心内容,重点介绍了在评价等级判定标准、调查范围确定方法、新增风险评价章节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与考量,并详细说明了其如何通过优化现状调查要求和评价方法,为从源头预防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引与保障。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杜琼作主题报告

 

本次年会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发展、服务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会议汇聚了区域环境治理的专业共识,形成的前瞻性建议为新时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评与排放管理工作提供实践借鉴。环评专委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智慧,为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专业支撑。

Baidu
map